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火狐体育直播平台入口
87个水稻新品种集体照亮相这碗大米饭的“芯片”如何做强?
日期:2023-12-11 作者: 火狐体育直播平台入口

  人们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些稻田产量高不高,做的米饭味道好不好,一个重要源头就是种子。因而,种业也常被称为农业的“芯片”。

  作为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和稻米消费大省,浙江稻种研发培育实力如何?怎样推动粮食产业高水平发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来自10余个省市的近百家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举办2023年度成果转化大会,发布水稻品种研发最新成果。我们来到杭州富阳,以此为窗口,观摩水稻新品种,观察种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水稻研究所门前,是一片两百亩左右的稻田。和普通田地不同,这里竖着一块块牌子,上面写着“春优686”、“中两优380”、“华浙优新钰A24”等品种名称。现场,大家不时拿出工具测量株高、茎粗等。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会共有87个新品种发布,即将通过区域试验审定后大面积推广应用。

  新品种,新在哪?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委员、成果转化处处长李春生介绍,这些都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选育出的最新品种, “最大特点是适应各地生产实际的需求,包括抗逆性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

  其中的代表——“华浙优210”中晚稻,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胡培松带领团队,经过8年的研究、试种而成,目前米质已达国家一级米标准,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达600至650公斤。

  现场不少育种专家和记者说,按照以往经验,国家二级米已算得上是“好吃且口感非常好”的大米。品尝“华浙优210”稻米后,他们纷纷评价:“米粒纤细晶莹,米饭清香四溢,吃起来柔韧有嚼劲。”

  此外,“华浙优210”还有熟期早的优势。对农民来说,谁能率先在收获季喜开第一镰,谁就能抢占上市先机,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受地理因素影响,浙江水稻总体产量不大,却是当之无愧的供种大省。比如,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超级杂交稻“天优华占”,连续多年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2500多万亩。“中浙优8号”“嘉禾香1号”等品种,也已香飘省外。

  “从全国范围看,浙江在早稻、籼粳杂交稻、优质稻的育种研发上走在前列,87个新品种亮相更是育种不停地改进革新的证明。”李春生说,面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要求,他们将继续提升育种研发能力,对全国全球做好种业。

  培育一个良种,不是易事。从1964年到1974年,为培育出高产杂交稻种,袁隆平用了10年。此次大会上,一次发布87个新品种,数量和速度令人惊讶。

  这是怎么来实现的?现场专家觉得,生物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引入是关键,“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助力将我国的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以浙江为例,作为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种质资源很丰富。仅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水稻中期库就存有资源8.6万份,数量居全国第一。但老一辈育种专家,常常只能用眼睛观察种子的田间表现。但现在,凭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AI和机器学习等先进的技术,科研人能追踪和识别与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精准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并预测出不同品种水稻的可能表现,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更多可能。

  从“随机选择”到“精准选择”,慢慢的变多的水稻优良品种加速问世。从“看见什么就选什么”到“先预测再验证”,新品种也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这对全国水稻产业高水平发展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采访中,李春生还介绍,不久前,依托浙江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牵头建设的国内首个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国家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启用,“我们因地制宜在六大稻作区及19个省份,布置代表性数据采集点30余个,对主产区稻米产业全环节数据来进行长期监测。”

  平台采集的数据,经过统一数据标准、跟踪数据来源、解析数据维度、确认关键指标等环节后,进入水稻全产业链数据库,将进一步促进水稻数据高价值转化。

  “2018年初就有专家提出,育种技术进入了‘智能设计育种4.0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就是大数据驱动的基因组智能设计育种。对稻种而言,靠人工理解、组装数万个基因几乎不可能,因此也需智能育种技术的突破来推动品种改良。”胡培松认为,这一发展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他们正在积极进行前瞻性探索。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举办的“舌尖上的味稻”全国科普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所长胡培松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水稻科普课”。(中国水稻研究所供图)

  一个新品种在科研人员手中培育出来,只是开启了它“人生”第一步。种下去、长出来、端上餐桌,才算完成它的最终使命。

  浙江历来有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攻关的优良传统。此前,在被誉为中国种业界“奥斯卡”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上,“中浙优8号”连续第二次获得金奖。这一稻种,正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

  同样也是在勿忘农的推广下,该品种于2011、2012年分别在天台、临安通过农业部超级稻产量验收,目前累计推广总面积约2000万亩。

  让水稻新品种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种业企业是“关键一环”。2022年初,省里发布《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和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力争到2025年,培育综合性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至3家、特色型骨干企业15家以上、区域保障型企业20家以上。

  “我们将围绕新品种发布、展示展销与新业态培育,拓出引领全省、辐射全国的多元化、品牌化销售渠道。”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近三年,公司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78个,形成了水稻中浙优、华浙优、浙粳优、华中优等深受市场欢迎的系列。

  打通从品种研发到应用的链条,不仅需要种业企业,还需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携手。

  去年,嘉善陶庄镇与省内种业企业联合共建陶庄制种创业小微园,采用“种业+企业+村集体+制种户”的经营模式,承接嘉丰优2号制种718亩、嘉禾香1号等常规稻繁种322亩,小微园农户纯收入达到98.4万元,比常规水稻种植增收53.5万元。眼下,今年种植的4000多亩稻田丰收在即。

  现场专家坦言,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还需打通地域隔阂、转化效率不高、转化类型单一等难点。浙江虽是供种大省,但相比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种业企业仍存在散、弱、小等瓶颈。为此,专业的人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强化科企结合,加速基因组研究进展,研发出高效优质、适合直播等轻简化生产、适合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的新品种;另一方面,在应用端,也要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标准地建设、职业农民培育等,让慢慢的变多水稻良种在田间结穗、走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