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指导
种粮没效益?不可能!!看看他们是怎么调结构的
日期:2024-02-04 作者: 技术指导

  从产量到质量,水稻调结构要最终实现这一字之变,很不容易。由于经验不多,种粮大户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两年前,天门市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试着把部分早晚两季稻改为了再生稻,种植再生稻的优点是节省本金,并且不需要插秧。一亩田的话,能节约六百块钱左右的开销。

  种植再生稻,不仅仅可以节约成本之外。而且第二季再生稻的稻米质量比常规水稻要好,具有深加工的潜力。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在推广“西瓜套种水稻”的模式。

  “在每年七月二十号之前,把西瓜采收完,之后种晚稻,那样西瓜的效益在3000块钱左右,加起来产值在5500块钱左右。”

  与此同时,襄阳市襄州区也在探索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在张家集镇的一家合作社里,废弃的秸秆和闲置的育秧大棚相结合,就种出了一种新的作物----大球盖菇,是一种食用菌。

  襄阳市襄州区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胜介绍,这种食用菌是从国外引进的,生长时间刚好和水稻错开,玉米芯和水稻秸秆是主要原材料,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今年,他还是第一年试种。

  不仅如此,李国胜对传统水稻的种植也做了改进。他每年试种上百个品种,进而选择两三个最好的定下来进行种植。根据以往种田的经验,李国胜首先在水稻品种上做起了文章,把市面上的水稻买回来后,自己种植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水稻种子,而且严控水稻品种的数量。

  最近几年,襄州区在水稻种植模式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为水稻调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襄阳市襄州区农业局局长姜远龙也提醒种田大户,为了让水稻种植效益最大化,还要在水稻种植,加工技术上与时俱进,比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药化肥的施用方法,烘干设备等。而且乡亲们也不要盲目调整,最好是有专业的农技老师指导。

  “未来种粮大户应该从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进行稻谷深加工,打造稻谷品牌。”

  这是全国劳模高广金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室高广金老师给种粮大户提出的宝贵意见。近年来,襄阳市襄州区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胜,就引进了大米加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块钱一斤!

  李国胜说,经过前几年的摸索,合作社也有了自己的大米品牌,并打算利用互联网销售大米,不过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本原因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大米的深加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很多中小型的种粮大户来说,难以承受,为保障这一批乡亲的种粮效益,今年襄州区打算发展25万亩订单种植的水稻。

  一方面种粮大户正在主动对接市场,另一方面,稻谷收购的市场主体也在向种植前端延伸。在天门市,一家大米加工公司就和水稻种植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天门市某米企负责刘中清介绍,他们合作社提供原料(种子),加价收购合同,一般比市场价加价一毛钱。

  通过订单种植,对大米加工公司来说,既能保证稻谷的品质,又能保证来源,对水稻种植户来说,稻谷的销路和价格都能得到保障,一举多得。除了和米厂签订订单之外,九真镇的明庙村发展炒米产业也让种水稻的乡亲致了富。天门市九真镇明庙村党支部书记付新军说,他们村里的农户每年可以生产销售炒米400万斤,每斤可以产生利润一块钱。

  由于制作炒米需要糯稻,当地的水稻种植结构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前种植传统水稻改变成种植糯稻,目前,村里还要增加一万多亩的种植培养面积,糯稻可以卖到1.5元一斤!而明庙村加工生产炒米的乡亲共有一百多家,炒米能为每户带来四万多块钱的收入。